项目模块

信息化平台


一、能耗在线监测平台
利用现代化计算机技术以及分布式控制技术,建立完整的能耗在线监测平台。可以接受多个子系统,并对水、电、气(热力、煤气、燃气)等各类能耗分类分户分项计量,对各个设备系统化节能调节控制、数据采集与存储、数据统计与分析等。一方面数据可对接政府平台,满足政府部门对能源的监管要求;另一方面,企业可通过系统数据分析,进行有效的节能改造、降低生产成本,促进产业优化升级。

二、综合能源管理中心
符合能源相关管控标准规范,通过提供一套具有行业特性,切合生产经营,符合管理工作要求的一体化综合能源解决方案,帮助企业建立和完善能源管控制度体系;帮助企业量化考核、制定考核及奖惩办法;帮助企业实现对各种能源的采购存储、加工转换、输送分配、终端使用进行全生命周期进行监测、管控、优化;帮助企业实现对双碳管控工作信息实时采集、异常动态感知、运行动态监控和数字化管理;实现能源与双碳管控的工作清晰化、数据可视化、管理数字化、分析图表化、能耗指标化、用能合理化。同时提升管理和运行效率,最终实现安全稳定、经济平衡、节能减排、降本增效。

 
三、电力需求侧管理

电力需求侧管理是国家发改委为了解决电力供需矛盾,确保在不新增电厂的情况下电力供得上、用得好、少浪费、效率高,从美国引进吸收了电力需求侧管理思想,应用现代高科技信息化与物联网手段管理电能,从企业设备层面开展有序用电,降低最大负荷需求,实现电能管理的可视化、网络化、数字化和专业化,最终让企业提升电能管理水平,实现“安全、可靠、经济、高效、洁净”用电,降低企业用电成本。

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。
对社会而言,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实施可以减少电力需求,从而减少一次能源的消耗与污染物的排放,缓解环境压力,同时减少社会资源的投入和自然资源的消耗。
对政府而言,可以通过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,合理配置电力资源,促进经济的协调发展,还可以促进用电设备的更新换代,增加对高能效设备的需求,促进GDP增长,降低单位GDP能耗。
对电力客户而言,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可以降低电力消耗,减少电费支出,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,提高产品竞争力。
对电网公司而言,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可以减少高峰时段电力负荷对电网的压力,提高供电可靠性和服务水平;在电力供应形势紧张的情况下,可以大大缓解限电的压力,可以提高电网设备的利用率,保证电网安全、经济运行,减少和延缓电网建设的投资。

四、电力智慧运维
解决方案:
运用智慧采集终端与通信设备,实时将电气参数、运行信息和环境数据传送至智慧运维平台。通过移动APP、电脑端、或者监控大屏,实时掌握配电房信息及设备运行状况。专业电力运维团队依此开展日常巡视、检修、故障抢修、事故处理等现场工作。实现“线上+线下”的服务闭环,为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、故障诊断、状态预警和能效改善提供智能分析和精确指导。
 
智慧运维五大功能:
安全监控
全面云端化监测电气设备的电力参数、运行参数、安全状态及环境数据实时进行大数据的诊断分析及趋势预估,越限预警、故障报警,随时随地掌握设备安全运行状况,提前预知电气故障隐患并提供合理化的维护建议,防患于未然。
负荷监测
基于安全云表、无线数传终端实时采集上传供配电系统负荷数据,通过智慧供配电系统平台对负荷数据的处理、分析、存储,提供周期负荷历史、实时变化曲线、峰谷负荷参数展示,实现监测数据的融合分析评估。
电能管理
基于能效大数据,周期提供用电量、负荷变化、三相不平衡、变压器损耗等相关用电信息分析报告;动态分析项目整体及重点用电回路和用能设备的能效情况,便于采取节能措施。
环境监测
实时监测配电室的运行环境,包括湿度、温度、门磁、烟感、视频,保障设备运行环境的安全
设备维护人员的智能化工具
实现了电力设备巡检、维修、保养等工作的智能化,留痕化。同时可随时随地的查询设备台账信息。包括厂家、型号、运行时间、图纸资料、维修记录等

五、ERP系统

ERP系统(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,企业资源计划)是一种集成化的企业管理软件平台,旨在通过统一的数据管理和流程自动化,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(如财务、供应链、生产、人力资源等),实现高效运营和科学决策。其核心目标是将企业的物流、资金流、信息流“三流合一”,优化资源配置,提升整体竞争力。


六、MES系统
MES系统(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,制造执行系统)是面向制造企业车间执行层的生产信息化管理系统,位于企业计划层(如ERP)与底层控制系统(如PLC、SCADA)之间,充当信息枢纽的角色,负责实时管理生产活动、优化车间资源、提升制造效率。


七、双碳云平台
(1)企业碳核算管理平台

企业碳核算管理平台是一种基于物联网(IoT)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(AI)和区块链等数字技术的智能化管理系统,旨在对企业的碳排放数据进行精准采集、实时监测、科学核算和动态管理,助力企业实现碳足迹追踪、减排策略制定、碳资产优化及合规报告等目标。



(2)碳资产管理平台

通过对减排项目管理、全流程跟踪,最大化开发企业碳资产,并提供全方位碳资产采购解决方案,包括智能匹配、采购策略等在内的数字化服务,并提供一站式交易账户管理及国内碳交易市场行情,助力企业实现低成本履约与碳资产增值。

(3)产品碳足迹AI核算平台

融合人工智能与区块链技术的全链路碳管理中枢,通过智能建模——数据协同——自动化核算——报告认证——金融赋能闭环体系,为企业提供精准、高效、可信的产品碳足迹管理能力,驱动绿色供应链升级与低碳竞争力构建。


(4)ESG服务平台

基于规则引擎与大数据技术构建的ESG全链条数字化中枢,通过动态议题库——跨部门协作——模型化评级——智能披露闭环系统,赋能企业精准匹配国内外披露标准、高效落地ESG治理、实时预判评级风险,驱动可持续发展价值转化。

(5)欧盟CBAM辅助填报平台

根据《碳边境调节机制》法规,覆盖钢铁、水泥、铝、化肥、电力和氢六大行业,通过数字化方式,为企业提供自助报告生成服务;并根据客户需求,提供数据收集清单、辅助数据收集、报告编制、专家咨询等全流程服务,可极大降低CBAM填报门槛,助力企业高效低成本合规报送碳排放数据。

(6)城市零碳大脑

通过区域温室气体数据,结合经济及环境数据,以碳数据,运用大数据智能算法,通过IPAT算法及拓展模型分析,围绕算碳、管碳、减污降碳功能点,实现'一屏全览、一路追踪、一体智治、一众应用’的数字技术服务平台。

(7)公共机构能碳一体机

公共机构能碳管理一体机为客户提供能源及碳排放双重管理能力,具备能碳数据采集、能源监管、节能控制、定额管理、碳排放计量、能碳调度、零碳场景、可视化综合态势总览等功能。